【推廣活動】油茶栽培管理課程-峨眉鄉農會場次

  為深化國產油茶栽培知識於北部地區推廣落實,提升農民田間管理與加工應用能力,由農業部農糧署指導、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辦理之「114年度油茶栽培管理課程-北部場次」,已於114年5月12日假新竹縣峨眉鄉農會辦理完成,吸引148位農民與業者參與。課程內容結合理論講授與現地觀摩,講師教學具體實用、學員交流熱烈,充分展現北部地區對油茶產業發展的積極投入與高度關注。開場由農糧署雜糧特作科張金榮副組長、峨眉鄉農會溫修琪總幹事及台灣茶油產業策進會張為欽理事長共同致詞,期許透過產官學協力,共同培育具備實務能力的油茶經營者,推動產業穩健發展。根據課後滿意度調查結果,本次課程獲得逾9成學員給予正面回饋,顯示其內容與安排深獲肯定。


活動大合照

整合田間管理技術,優化產業基礎

  本場課程首先由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代表開場,簡要回顧113年度國產茶籽評鑑推動成果。說明藉由田間輔導與品質檢測制度的導入,有效協助農戶提升栽培技術與原料品質,整體產量與穩定性亦有顯著進步。會中並以花東地區農友改善管理、獲得評鑑肯定的案例為例,鼓勵北部地區農民強化田間記錄與修剪管理,逐步建立標準化生產模式。此外,也同步介紹「好思平台」作為油茶栽培數位學習管道,鼓勵農友彈性使用線上課程資源,培養持續進修與自主管理的能力。

聚焦開心形整枝與花芽管理,提升產量與穩定性

  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徐錦木助理研究員主講「油茶經濟栽培概論」,以果樹整體管理模式出發,深入說明油茶產量不穩的主因及因應策略。徐研究員指出,油茶常見落果與結果率偏低,多與花芽分化不良、營養競爭失衡、新梢過旺等問題有關,建議應於6–7月花芽分化關鍵期控制新梢勢,並調整氮磷鉀施用比例。他亦分享休眠期修剪與整枝策略,強調開心形樹勢有助光照分布與結果層穩定性,並搭配柑橘修剪模式與光照理論說明油茶整枝要點,使農友建立完整管理邏輯。

 
臺灣農業科技運籌管理學會說明「好思平台」線上教學資源;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徐錦木助理研究員主講「油茶經濟栽培概論」

 
與會農民認真聽講;與會農民認真聽講

認識加工流程與市場需求,奠定接軌基礎

  隨後由藍鵲驗證公司王政耀講師進行「有機農產品加工驗證制度」專題講授,針對油茶籽加工流程與市場接軌重點進行簡要說明。課程聚焦於協助農戶理解油茶籽從採收後進入烘乾、壓榨、過濾等主要加工步驟的作業方式,以及影響油品品質的關鍵因素。王講師也說明,加工廠在收料時對原料乾燥程度與整潔度皆有基本要求,農戶若能掌握基本處理原則,更有利與後端廠商建立穩定合作關係。現場亦介紹有機驗證的概念與常見標示,協助農友認識目前市場對品質、安全與透明度的重視,進一步思考未來經營方向與產品定位。

 
藍鵲驗證王政耀驗證主任分享「有機農產品加工驗證制度」;農民們積極互動參與討論

走訪爪巴山農園,學習竹釘法塑型與田間操作

  下午課程轉至田間實地觀摩,由峨眉地區油茶評鑑獲獎農友、爪巴山農園王裕協場主親自接待導覽。王場主首先介紹農園整體種植布局與管理方式,並分享其從初期嘗試、逐步調整至獲獎過程中的學習歷程。現場重點展示「竹釘固定法」如何應用於枝條塑型,透過拉枝使植株呈現開心形結構,有效改善通風與日照環境,並促進花芽形成與果實品質穩定。課程中亦實際操作剪枝技巧與枝勢觀察,讓農友能直觀理解各項管理對產量與樹勢的實際影響。王場主鼓勵與會者勇於嘗試新的管理方式,並持續記錄與觀察田間變化,建立屬於自身園區的管理節奏與經驗。

 
爪巴山農園藉由簡報分享管理重點;參與農戶互相討論交流

走進加工現場,理解合作與品質關鍵

  緊接著一行人前往赤柯山油茶工坊,由李榮欽董事長親自導覽,向農友說明苦茶籽進場加工前的處理原則與工坊合作模式。李董事長強調,農戶若能掌握適當採收時機,並於2至3日內完成乾燥處理,可有效維持籽實含油量與品質穩定性,是確保後端出油率與油品風味的關鍵。他也指出,加工廠在收料時重視籽實的乾淨度與含水比,建議農友在採後管理階段即做好預處理作業,將有助建立信任且穩定的供應合作關係。現場實地參觀烘乾、壓榨與過濾設備流程,讓農友得以更清楚理解茶油製程,並對自家茶籽進入市場的後段價值鏈有更具體的認識。

 
赤柯山油茶工坊李榮欽董事長分享加工場進場流程;赤柯山油茶工坊李榮欽董事長分享導流

  本次課程透過專家理論講授、田間與加工實地觀摩,協助農友從基礎管理、產銷接軌到實務操作,全方位理解油茶栽培與經營的關鍵要素。活動結束後,多位農民表示獲益良多,有農友提到:「以前只是聽說枝條要開展,今天實地看過竹釘固定法才真正理解操作方式。」也有農友回饋:「加工廠在意的乾燥標準以前沒注意過,這次學到要怎麼做才有機會讓自己的苦茶籽進入市場。」整體課後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學員對課程內容與安排表示滿意,顯示此次課程成功結合理論與實作,並切合農民實際需求。主辦單位表示,未來仍將持續規劃分區課程,深化各地農友對油茶產業的經營認知,共同促進國產茶油邁向專業化與品牌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