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應用,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於11月5日假高雄科技大學楠梓校區舉辦「114年漁業科技成果發表暨技術媒合會」,集結全所十個研究單位的研發能量,共同展示22項具創新性與實用性的技術成果。活動吸引來自產業界、學術機構及公部門的專家代表齊聚,現場交流熱烈,展現臺灣漁業科技發展的多元實力與持續進步的動能。
圖一、與會貴賓及研究人員大合照,展現漁業科技合作成果
水產試驗所張錦宜張所長於開幕致詞時指出,漁業科技的推進有賴研究與產業攜手合作,技術媒合會提供了一個面對面對話的機會,使研究成果能更貼近實際需求。自去年首度舉辦以來,活動已成功促成多起技術合作案,今年在議程與展示內容上進一步升級,擴展了研究主題的廣度與媒合層次,期望協助臺灣漁業產業鏈在研發創新與應用落實之間找到最佳連結點。
技術授權儀式 展現研發成果落地實力
活動中特別舉行技術授權簽約儀式,象徵水試所在技術推廣與產業應用上的持續進展。本次共有多項技術正式完成簽約,合作內容涵蓋智慧水質監控系統、精進水產養殖模式、水產加工利用技術等領域。參與簽約的業者表示,透過授權合作,不僅能縮短研發時程,也能提升產品品質與市場競爭力,讓研究成果更快轉化為可商業化的應用。


圖二、技術授權簽約儀式進行中,雙方代表完成簽署並合影
簽約現場氣氛熱烈,雙方代表簽署合作後合影留念,象徵產官學研攜手推動永續漁業的新里程。水試所表示,未來將持續以開放合作的精神推動技術移轉機制,鼓勵業者善用公部門的研發能量,促成更多創新技術的實質落地,強化臺灣漁業產業的自主研發與品牌能量。
多位與會者也分享指出「授權簽約讓研究單位的技術能量被看見,也讓企業更願意投入後續開發」。部分業者更表達後續合作意願,希望能延伸至試量產或驗證實測階段,共同打造技術與產業雙贏的發展模式。

圖三、簽約廠商與水試所代表合影,象徵合作啟動新階段
聚焦技術實力 展現多元研究成果
本次成果展共發表22項創新技術,涵蓋「高效養殖技術」、「智慧漁業管理」、「觀賞水族發展」、「水產品加工與衍生品開發」等四大主題,完整呈現水產試驗所在科研創新上的多面向成果。
參展的技術成果中,包括可降低成本並提升魚體品質的循環水養殖系統、應用AI影像辨識的智慧養殖監控技術、提升觀賞魚健康與色澤穩定度的微生物飼料配方,以及可延長魚類產品保存期限的低溫加工技術等。這些研究展現科技創新的深度,也體現水試所在永續水產發展與漁民收益提升方面的具體努力。
現場亦設置實體展示區,讓與會者能親眼觀察技術原型與產品樣貌。來自屏東的水產業者表示,這類活動讓他們更清楚了解公部門科研資源的投入方向,也能即時與研究人員交換意見、尋求合作。他指出:「以往這些技術距離產業有點遠,但這次展示讓我們看到可以立即應用的成果,對經營策略有很大啟發。」

圖四、實體展示桌吸引業者駐足了解技術研發成果。
媒合設計多元靈活 強化交流深度
為提高媒合效率,活動以主題分桌形式進行,分為「高效養殖」、「智慧漁業」、「觀賞養殖」與「加工衍生品」四大主題桌,並設置媒合服務區,由學會專人協助業者與研究單位洽談合作機會。每一場媒合交流均安排足夠時間,使技術開發人員能針對企業需求提出具體回應。
本次媒合會亦引入「一對多技術對談」模式,提供廠商業者與研究團隊進行深度洽談的空間。部分企業代表表示,透過近距離交流,能更快釐清合作可能性與試驗條件,也有助於建立後續技術移轉或共同研發的共識。有業者指出:「這種媒合形式很實用,我們能當場了解技術成熟度、成本效益,甚至開始討論合作計畫。」

圖五、各組研究人員與業者熱烈交流,討論合作方向。
除了媒合活動,現場也安排技術簡報,這些合作涵蓋智慧化監控、育成管理與加工技術等領域,象徵產業界與研究單位的互信逐步深化,展現漁業科技持續向實務轉化的潛力。
圖六、研究人員於專題報告中說明技術研發成果,分享創新應用方向。
三大核心目標 推動內部協作與跨界鏈結
張所長表示,未來將持續辦理成果發表與媒合活動,並規劃建立更具系統化的技術展示平台,讓研究成果能長期曝光與更新。所內亦鼓勵研究團隊主動參與展示與簡報設計,使研究方向更貼近產業需求。
未來的目標將著重於三個方向:
一是推動共享參與文化,讓更多研究人員了解彼此工作亮點,形成內部激勵循環;二是促進跨業合作,延伸媒合活動時間與形式,讓產官學間交流更具深度;三是整合展示內容與宣傳資源,建立科技成果資料庫,方便業者查詢與媒合。
透過這些努力,水試所期望打造一個兼具研究創新與產業導向的交流平台,讓科技成果在產業應用上持續開花結果,為臺灣漁業注入新世代的永續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