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力營】走進雜糧現場,聽見大糧倉的故事──114年大糧倉政策實務培力營圓滿落幕

  為深化政策執行團隊對「大糧倉計畫」的理解與實踐,農業部農糧署指導、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主辦之「114年大糧倉政策實務培力課程暨標竿場域參訪」於114年11月4日登場。本次活動以「從政策到現場」為主軸,邀集全臺各區分署、縣市政府與農會業務人員,走訪彰化與雲林兩地標竿場域——田野勤學與黑豆將軍、瓊埔合作農場(阿甘薯叔),透過專題講座與實地觀摩,學習雜糧產業的六級化經營與永續發展實務。

以新五力視角剖析農業永續商模

  活動首先由東吳大學商學院歐素華副教授以「新五力分析與永續商模變革」揭開序幕,從傳統五力分析延伸至「品牌力、商品力、服務力、制度力、賣場力」的新架構,說明農業如何透過體驗設計與關係行銷,建立永續價值鏈。歐副教授以運動產業與農業場域的跨域案例為例,指出六級化經營的核心在於「從產品導向轉為價值導向」,並鼓勵各地推動者以消費者體驗與地方文化為起點,形塑具韌性的農業商業模式。


圖、東吳大學歐素華副教授以「新五力分析」剖析農業永續商模,啟發跨域新思維

田野勤學:從一顆黃豆看見家鄉的永續飲食

  上午行程進入彰化北斗「田野勤學」,由執行長陳光鏡分享「種一顆黃豆,打造家鄉飲食新地標」的行動歷程。田野勤學以在地大豆為核心,結合食農教育、加工創新與聚落再生,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體驗。陳執行長分享如何將食農教育融入感官學習、DIY教案與地方創生,讓「豆花穀倉」成為連結社群與文化的新地標。參與者現地觀摩場域設計、展售空間與教具媒材,體會教育、品牌與農業價值的整合力。


圖、田野勤學陳光鏡執行長以「一顆黃豆的旅程」分享地方創生的實踐經驗


圖、學員走進田野勤學,觀摩大豆食農教育場域的教具設計與互動體驗


圖、大合照

黑豆將軍 × 阿甘薯叔:場域升級與永續實踐

  下午移師雲林,首先由黑豆將軍蔡濰揚分享「食農體驗活動設計與導覽流程優化實務經驗」。他以黑豆搖搖冰DIY與導覽動線再造為例,說明如何以遊程體驗深化消費者對國產雜糧的認識,並結合SDGs目標推動「永續大豆 × 永續旅遊」行動。緊接著,瓊埔合作農場理事主席蘇嘉益以「國產雜糧食農場域服務加值成果」為題,介紹阿甘薯叔導覽系統、語音解說與互動問答設計的創新成果,展示從語音導覽、冷鏈加工到國際外銷的全方位升級。其結合低碳生產與碳足跡管理的實踐,更為場域導入永續經營新典範。

  本次活動亦安排黑豆將軍品牌場域導覽與創新手作體驗,運用其經典商品「黑豆茶」與新推出的「黑豆粉」,設計出兼具趣味與教育性的食農體驗課程。參與者在導覽人員引導下,實際動手沖泡與調製黑豆飲品,從產地故事中理解產品來源與風味價值,不僅深化學習體驗,更展現雜糧品牌如何以「體驗行銷 × 產品植入」創造永續經營新模式。


圖、黑豆將軍分享品牌導覽優化與永續旅遊設計經驗


圖、瓊埔合作農場蘇嘉益理事主席介紹阿甘薯叔場域導覽系統與永續實踐成效


圖、學員參與「黑豆茶 × 黑豆粉」手作體驗,體驗從土地到產品的完整旅程

從政策願景到場域實踐

  本次培力營串聯學研專家與地方實務者,讓參與者親身見證「大糧倉」政策如何在田間落地成形。從理念到方法,從講堂到產地,參訓人員不僅深化對六級化經營的理解,也看見國產雜糧場域在教育、品牌與永續間的多層次連結。未來,學會將持續推動跨域對話與政策實作培力,協助更多地方團隊將「糧食安全 × 永續經濟」化為具體行動,開創臺灣雜糧產業的新局面。


圖、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