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大合照
本學會協助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於113年6月12日舉辦「高通量表型體應用趨勢論壇」,為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及農業永續發展,農業部責成農業試驗所建置「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系統」,核心設施包含智慧環控溫室與田間之表型體分析平台,作為我國農業研究單位、產業及國際團隊進行研究的標竿場域。本論壇邀集相關領域之專家,共同探討高通量表型體分析平台在臺灣永續農業的應用方向,並導入AI技術以加速表型體大數據分析,藉此機會促進跨領域合作,開發新策略與技術,以強化我國農業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進而達到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
本次論壇除了展示農試所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系統外,更邀請超過150位跨域產學研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交流高通量表型體技術如何在國內外得到應用並發揮永續價值。論壇主題包括:(1) 作物表型體科技的發展與挑戰;(2) 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系統特色與展望;(3) 因應氣候變遷之表型體研究與應用趨勢;(4) AI應用於表型體大數據分析等,可顯見作物表型體科技在未來育種、對抗病蟲害以及提高研究產出,絕對會有重要的貢獻。
論壇首先由農業部胡忠一政務次長及農業試驗所林學詩所長進行開場致詞,開頭即提出表型體技術應用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說明系統未來將提供研究單位、學校單位、業者三方使用,以產官學合作為使用方向。同時也特別感謝林大鈞聘用副研究員、陳述組長在本計劃的貢獻及努力,才能有今日的成果。本論壇希望各界提供建議,胡次長也強調今天是「開學典禮」,未來歡迎各領域專家共同努力,讓系統順利運作。
圖2、胡忠一政務次長(左)及林學詩所長(右)
開場致詞接續由臺灣大學農藝學系盧虎生特聘教授講述「作物表型體科技的發展與挑戰」,由表型體的基本概念切入,說明台灣農業發展不僅是從傳統農業走向數位農業,已將走向智慧農業。主要講述在育種後的精準栽培與管理,同時說明高通量表型分析技術的工具、以及分析平台的發展,強調軟體進步快速,勉勵人員也要與時俱進。育種也將擺脫傳統農業使用紙本及傳統數據收集的方式,數位化育種資訊管理工具,為未來轉向AI打好基礎。
圖3、盧虎生特聘教授講述「作物表型體科技的發展與挑戰」
農業試驗所遺傳生技組林大鈞聘用副研究員分享「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系統介紹」,介紹本計劃的背景以及前期規劃,並介紹計劃推動團隊及工程歷程,分享因疫情及烏俄戰爭導致遇到經費短缺的困境,最後進行園區簡介、管制原則、設備及軟硬體的詳細介紹。
圖4、林大鈞聘用副研究員分享「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系統介紹」
接者來到本次論壇重頭戲,林大鈞聘用副研究員帶領與會者們實際參觀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中心,於智慧環控溫室內建置可分析200株作物的德國LemnaTec PhenoAIxpert HT系統,配置光學及雷射感測器的照相設備;於鄰近田區建置可分析5000株作物的荷蘭Phenospex FieldScan系統,搭載雷射多光譜掃描器。除了親眼見證系統運作,透過導覽也更加瞭解高通量表型體技術,系統能夠快速蒐集型態及植生指數,精準地分析植物性狀,加速開發適應環境變遷的品種及栽培管理技術,此系統也將有助於台灣農業突破氣候變化帶來的限制,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與質量。
圖5、林大鈞聘用副研究員(左)李承彬助理研究員(右)帶領與會者參觀表型體系統基地
下午進入論壇環節,主題一為「因應氣候變遷之表型體研究方向」,分別由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林彥蓉教授、中研院農生中心林耀正副研究員、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林亞平博士、台灣種苗改進協會施任青理事長、正瀚生技公司李名袁博士,五位與談人針對因應氣候變遷之表型體研究與應用趨勢進行討論,分享交流育種經驗及對於未來表型體研究的想法。
主題二「AI應用於表型體大數據分析」則是由臺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林達德特聘教授、臺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郭彥甫教授、中興大學工學院楊明德院長、中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吳俊霖主任、中興大學農藝學系郭寶錚教授,分享對於AI應用於表型體的現況及趨勢,以及未來針對快速變化趨勢的應對策略。
圖6、各與談人針對「因應氣候變遷之表型體研究方向」(左)以及「AI應用於表型體大數據分析」(右)進行經驗分享及交流
本次論壇不僅聚焦於高通量表型體技術的最新進展,更突顯了此技術在未來台灣韌性農業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不僅將提升台灣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也確保了糧食安全和生產的永續性。透過表型體系統與國際先進自動化表型判釋模式接軌,以智慧科技創新為農產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確保糧食安全與台灣農業在全球中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