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識營】農事服務業暨農業機械化發展成果交流會

  為促進臺灣農事服務業與農業機械化發展,本學會受農業部農糧署委託,於113年4月30日在霧峰區農會議蘆會館附設餐廳舉辦了「農事服務業暨農業機械化發展成果交流會」。此次交流會邀請了全國15個機耕協會,共計35位理事長及常務監事等核心人員出席,為我國農事服務暨農業機械化發展探索新方向。


圖1 .與會人員大合照

  交流會採用了分組討論模式,並安排桌長來協助引導各區域的討論。北東區的桌長由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的吳成富總教官與長生製茶廠林和春理事主席擔任,中區的桌長由鮮勁農業生產合作社社蔡宜修理事主席擔任,南區的桌長則由明道大學精緻暨智慧農業學系劉程煒主任擔任。本活動藉由各地農業機械耕作服務協會成員,針對各區域之「農事服務主題」、「農機補助對農事服務業的現況效益亮點」與「農事服務業瓶頸與未來發展」三大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討論内容由各組記錄員記錄,最後本學會彙整議題討論結果於農糧署參酌。

 
吳成富總教官(左圖)與林和春理事主席(右圖) 擔任桌長引導北東地區代表進行農機服務發展與政策效益探討
 

蔡宜修理事主席(左圖) 與劉程煒主任(右圖)分別擔任桌長引導中、南部地區代表進行農機服務發展與政策效益探討

  在服務主題方面,北東區的農事服務主題涵蓋了稻米、茶葉、雜糧、釋迦、芒果、蔬菜等多樣作物,並針對不同地區特色,提出了增加其他附掛式農機補助的建議。中區則主要涵蓋水稻、硬質玉米、花生及雜糧,主要使用曳引機、插秧機及收穫機。而南區以水稻和雜糧爲主,主要使用插秧機、播種機與收割機。

  在農機補助方面,北部區域面臨著缺工和補助制度操作不便的問題,建議補助制度與GPS結合,減少手動操作。桃園提出補助應隨服務量增加而提高,新竹和臺東建議回饋碳權以促進永續循環。中區則面臨缺工、補助政策不適等挑戰,建議開放農業移工政策,改進農機設計,提供補助金並加強協會組織。南區也面臨著勞工缺乏、補助不適等問題,建議放寬補助條件,提供資金和教育支援。

  各桌的代表除了提出對農機具應用的彈性化、補助差異化等建議,並且強調了協會在補助管理上的重要性。此外,他們鼓勵協會間相互合作,創造更大價值,並提出對青農的加強訓練和獎勵機制的建議。最後,他們關注農業機械耕作平臺系統操作的友善化,以提高作業效率。這些建議體現了彈性化、差異化、客製化、友善化、專業化、制度化等共識,凸顯了共同致力於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價值。

  此次北東、中、南四區農事服務協會交流會,為臺灣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方向。各地區的農事服務業者透過此次交流,不僅分享了經驗和挑戰,更共同探討了提高農機代耕效率、解決人力短缺問題以及利用現代科技提升生產力的方法。這些討論不僅有助於加強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也為未來農業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