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力營】辦理113年度「智能防災設施型農業計畫」及「農糧作物生產設施與設備計畫」第3次執行檢討會議暨培力營

  農業部農糧署(以下簡稱農糧署)補助本學會於1131118-19日辦理設施農業計畫執行檢討會議暨培力營,於臺南地區進行兩天一夜的行程,由農糧署姚志旺副署長率團,集合各分署、各縣市政府與各改良場等設施計畫人員共39人一同參與。活動包含設施農業執行情形討論會議、設施農業案例參訪與異業參訪,除了觀摩設施在農業上的貢獻,也向與會人員展示設施在農業上的不同利用方式。

  活動首日於塔木德酒店舉行檢討會議,由各區農糧署分署及縣市政府代表針對計畫執行進度進行報告與經驗分享,深入討論「智能防災設施型農業計畫」及相關成果的執行情形與挑戰。會中,各單位詳細說明目前執行狀況及進度,並預估各設施完工日期,為後續計畫推動提供明確方向與參考依據。

 
圖一、與會人員針對各區執行情形進行分項討論並提出建議

  接著前往臺南市新化區瓜瓜園地瓜生態故事館進行異業參訪,深入瞭解瓜瓜園透過契作提升甘藷產業價值的模式,並由館長介紹甘藷的栽培與加工流程。現場安排了甘藷蛋糕DIY體驗,參與的長官們全情投入,過程充滿樂趣,完成後皆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館方提供甘藷加工品供品嘗,讓與會長官充分體會甘藷產業的創新與多元應用價值。此次參訪充分展現了甘藷產業的多樣性及合作精神,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借鑑與啟發。

 
圖二、瓜瓜園館長進行甘藷栽培管理導覽介紹/DIY手作甘藷蛋糕
 

 
圖三、館方準備各式甘藷加工品,體驗甘藷的多元利用與創新價值

  接著活動參訪行程來到臺南市新市區,聚焦設施彩椒的農業經營模式。鄭嘉翔農友熱情接待,分享了他與父親親手搭建溫室設施的寶貴經驗,該設施即使歷經多次颱風侵襲,依然穩固如初,展現了優秀的結構設計與耐用性。鄭農友進一步介紹彩椒的栽種技巧與成熟判斷方法,特別提到在果實肥大期後,硬實的是紅椒,柔軟的是黃椒,細節講解讓參與者受益良多。此外,他還分享了從保險業返鄉務農的心路歷程,展現他對農業的熱忱與投入,該故事不僅令人動容,也成為青年返鄉創業的典範。

 
圖四、鄭嘉翔農友進行彩椒栽培管理導覽

 
圖五、溫室設施栽培彩椒

  次日上午,驅車來到臺南市將軍區,參訪楊詠仁農友的設施蘆筍栽培場域。楊農友採用力霸型溫室栽培,特別設置黑色內遮陰網以增強散熱效果,提供蘆筍穩定的生長環境。他與臺大合作,利用環境監測設備掌握銀葉粉蝨族群動態,並調整用藥方式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創造出適宜的生態環境,使臺灣特有種保育鳥類—綠繡眼自然飛入溫室,捕食害蟲,成為天然的生物防治者,同時促進生態復育。參訪過程中,楊農友與現場長官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針對銀葉粉蝨防治的問題,長官們建議可以嘗試使用粉色防蟲網來提高防治效果。楊農友對此表示高度認同,並計畫進一步評估該方法的適用性。在灌溉技術上,他選擇以溝灌方式供水,充分滿足蘆筍深層根系的吸水需求,並有效避免莖腐病的發生,展現對田地特性的靈活應用。楊農友不僅與專家合作進行環境監控,還持續學習相關文獻並靈活調整技術,為設施農業帶來創新典範,讓參訪的長官們深受啟發,對其未來發展潛力讚譽有加。

 
圖六、楊詠仁農友進行蘆筍設施栽培導覽

 
圖七、設施栽培蘆筍之情形

  下午前往臺南市西港區的「胡麻嫂故事館」進行異業觀摩,深入探索胡麻產業的創新應用與文化內涵。活動由青農副會長杜碩庭開場,詳細介紹胡麻在栽培管理與加工利用方面的專業知識,強調其在地產業價值鏈中的重要性,但也提到今年因颱風影響,胡麻作物遭受毀滅性損失,進一步加劇了國產量逐年減少的困境。隨後,由丁組長帶領參觀故事館,了解胡麻產業背後的深厚文化背景與發展歷程。參訪過程中,館方精心準備多種胡麻加工品供品嚐,讓參與者體驗胡麻在食品、健康與生活應用中的創新價值。此外,現場還安排了麻油達DIY體驗,參與者親手操作,氣氛輕鬆熱烈。丁組長同時分享了與奇美食品合作開發的新品「鳳藏芝」,展現胡麻結合創意烘焙的可能性,為延續胡麻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然而,國產量持續縮減的現實也使西港區農會面臨明年度胡麻油可能長達七個月斷產的挑戰,如何在困境中尋求突破,成為胡麻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課題。

 
圖八、丁組長與杜青農副會長進行胡麻介紹

 
圖九、進行麻油達DIY

  本次培力營活動深受與會長官肯定,滿意度達100%(滿意與非常滿意)。參與者表示,行程規劃完善,不僅呈現了多元作物設施經營的成功案例,還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與交流平臺。透過實地參訪,大家對設施在田間管理與生產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增進了跨單位業務承辦的交流合作,收穫豐富。未來,期待更多此類活動持續推動,強化產官學間的合作,共同見證設施農業對臺灣農業的貢獻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