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業向南走】走過半世紀的香蕉黃葉病,擴大健康蕉苗外銷成轉型契機



文/ 農業科技面面觀 圖片提供/ 台灣香蕉研究所

【企劃廣編】

過去10年來亞洲地區包含臺灣、中國大陸、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主要香蕉生產國陸續罹患香蕉黃葉病,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甚至於2016發布警訊,表示香蕉可能遭到「大規模摧毀」。臺灣香蕉產業歷經半世紀黃葉病的搏鬥,造就台灣香蕉研究所(以下簡稱蕉研所)研發出獨步全球的抗病品種,並外銷非洲莫三比克、菲律賓等國,成為國內香蕉產業轉型的重要契機。

新南向旗艦計畫簡介

新南向國家GDP約7兆美元、占全球8.8%,人口超過全球總數30%,經濟快速發展,被各國視為重要潛力市場而積極布局。農糧署「新南向旗艦計畫」以提升我國安全、優質農業外銷占比為目標,協助業者解決農業新南向關鍵技術缺口,進而提升國際競爭力。

蕉苗作為「新南向旗艦計畫」種苗外銷的主力之一,台灣香蕉研究所透過非外銷主力的抗病品種(如寶島蕉)進行國際種苗行銷,及具品種權之台蕉7號積極在香蕉生產國(如菲律賓)及果品銷售國(如日本)進行品種權布局,在積極拓產蕉苗外銷的同時,也確保臺蕉產業不會受到負面影響。在「新南向旗艦計畫」中,藉由強化蕉苗生產品質內控系統及提升蕉苗外銷保鮮技術,強化國際行銷,以優化外銷品質、降低運送成本,強化蕉苗出口競爭力。


蕉苗生產品質控管流程。

強化蕉苗生產品質系統

超過一世紀以來,香蕉黃葉病從1號生理小種(race 1)演化到香蕉黃葉病熱帶型4號生理小種(簡稱TR4),襲擊全球香蕉產業。黃葉病屬於土傳性真菌病害,在無寄主的情況下可長期存活在土壤數十年,這病害至今仍無有效的防治策略,一旦染上黃葉病即只能選擇與病原菌共存,或透過輪作以降低發病率,或種植抗病品種。蕉研所長期投入黃葉病抗病品種選育,如台蕉1號、台蕉3號、寶島蕉、台蕉5號、台蕉7號,台蕉8號皆是代表性品種。

全臺灣共有16家組培苗的蕉苗場,部分民間業者因為不具備生產無病毒健康種苗之生產體系,及優良繁苗母材選用能力,導致出現蕉苗高變異率、品種純度不足等問題,也影響香蕉產業發展。對此,蕉研所根據「香蕉種苗病害驗證作業須知」,完成「北蕉」、「寶島蕉」、「台蕉5號」, 及「台蕉7號」等香蕉健康種苗驗證體系生產流程,提供民間種苗業者經「原原種-原種-採種」驗證之採種苗作為母材,除了有助於確保蕉苗無黃葉病及病毒(胡瓜嵌紋病、香蕉萎縮病及香蕉條紋病)帶原之虞,並可達成低於3%之變異率。透過此驗證體系,可強化控管出口蕉苗的品質,並提升整體蕉苗產業出口競爭力。


研發蕉苗出口新型容器。

提升蕉苗外銷保鮮技術

不良的保鮮技術會造成蕉苗損耗,且主流使用的玻璃瓶運送方式導致物流成本難以下降。為了穩定蕉苗物流運送的品質,蕉研所積極投入替代容器的研發,並制定配套保鮮技術。包括將發根培育階段改至可滅菌之夾鏈袋,並研發可配合現行育苗盤、自動填充設備的新型塑膠容器,除了較玻璃瓶直接出口每株減少0.7元之運輸成本,也兼具操作人員易開蓋,及透過強化瓶蓋緊密度以助於減少污染等優點。目前已順利出口至菲律賓農產公司,蕉苗品質獲得對方肯定。

「新南向旗艦計畫」藉由強化蕉苗生產品質管理,及外銷保鮮技術,預計2020年通過「香蕉種苗病害驗證作業須知」所生產的蕉苗生產可取代30%現行種苗生產體系,有效提升外銷蕉苗品質,強化整體蕉苗產業國際競爭力。再者,以完善品種權保護與商業布局為前提,藉由與Dole Philippines company等國際業者合作,預期4年間銷售至東南亞的蕉苗規模可擴大一倍以上,並可期待出口持續成長。

 

訊息來源:財團法人豐年社
https://www.agriharvest.tw/?p=8245